前言:就像那马桶盖,中国的工厂因国人的崇洋媚外而不得不给日本贴牌,自己赚取微薄的利润,没法支撑更高的工资和更大的研发投入。所以,如果中国人继续崇洋媚外,就只能获得打工仔的微薄工资,而且还要面临越南、印度和非洲的竞争;没有品牌利润做支撑的继续研发投入,再庞大的科研队伍也无济于事!所以,中国人不改变崇洋媚外,中国就被挡在发达国家的门外!
作者:刘忠良,著《大国危途》,雷驰润滑油联合创始人
来源:雷驰润滑油
至少目前来说,中国人在购买商品服务方面还比较崇洋媚外。由于中国人的崇洋媚外,导致中国80%的汽车机油品牌都是假洋鬼子!更甚者,由于中国人的崇洋媚外,国际知名品牌润滑油也面临惨重假货危机!有些国际知名品牌润滑油,假货率高达80%,包括假货及以次充好。
从技术角度来看,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就是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生产范围不断扩大、产品服务性能不断提升。因此,从供给角度看,一个国家成为发达国家,至少从发达国家整体来看,必然是生产效率高、生产范围广、产品服务性能高。
目前的世界经济的国际分工的经济,一个国家能否成为发达国家,还要从价值分配来看。假如说,中国生产效率很高,产品质量性能也高,就像给苹果手机做代加工的富士康一样,但获得的附加值很低,那么,中国也无法成为发达国家。
实际上,在目前国际分工的世界经济里,一个国家要成为发达国家,就要获取高价值的分配。哪怕没有一座工厂,就像很多硅谷的公司一样,必需获得技术与品牌的价值。
只有中国很多产业领域的都获得较高的品牌和技术的附加值,中国从全世界的经济分工中获得更多价值分配,中国才能成为发达国家。否则,中国顶多是一个高效率的世界工厂,还是给全世界打工,还不是发达国家。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技术积累,随着中国大学扩招所带来的庞大科研队伍,中国各产业的科技能力在不断提升。目前,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工程师队伍,中国拥有世界最多的科技专利,中国很多产业的技术能力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比如高铁。
目前,中国成为发达国家,研发力量已经具备,只待科技创造更多高附加值的品牌。而目前中国人严重的崇洋媚外,已经成为中国成为发达国家的最重要阻碍之一。试想想,就像马桶盖一样,同样性能与质量的国产货无人理会,只得给日本做贴牌生产,然后日本公司获得高附加值,那么中国还能成为发达国家吗?不能!中国人不能改变崇洋媚外,中国就不能成为发达国家!
日本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时,韩国人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时,也是比较崇洋媚外,不太敢相信国货。但是,随后,日本和韩国人发现国货性价比更高,改变了崇洋媚外,国产品牌首先在国内获得了品牌信誉和品牌附加值的高利润,然后在利润支撑下进一步投入研发、强化品牌,占领国际市场,树立国际品牌信誉,日本和韩国方成为发达国家。
试想想,如果当初日本人和韩国人继续崇洋媚外,不相信国内品牌,以购买外国产品为荣,以购买国内品牌为耻,那么,即便是日本、韩国的企业和科研人员再努力,日本和韩国也顶多是别人的代工厂,而不会成为发达国家。
就像那马桶盖,中国的工厂因国人的崇洋媚外而不得不给日本贴牌,自己赚取微薄的利润,没法支撑更高的工资和更大的研发投入。所以,如果中国人继续崇洋媚外,就只能获得打工仔的微薄工资,而且还要面临越南、印度和非洲的竞争;没有品牌利润做支撑的继续研发投入,再庞大的科研队伍也无济于事!所以,目前中国人的崇洋媚外精神,已经成为中国成为发达国家的最大阻碍——中国人不改变崇洋媚外,中国就被挡在发达国家的门外!
国外品牌对中国的利润压榨是十分厉害的,无论是代工,还是销售,要么狠狠的赚中国人的钱,要么是把中国经销商的利润压的很低,反正中国人崇洋媚外,很多人只认洋品牌,他们不怕卖不掉。经销商销售国际大牌润滑油,一桶二三百的机油,经销商只有几元钱的利润空间,如果抛去房租等开支,还能有利润吗?经销商不就死掉了吗?中国的经销商也聪明,很多真品是样子,大量卖的是假洋品牌,或者以次充好。有些国际知名品牌机油,高达80%是假货或以次充好!你所相信的国际知名品牌,反而可能更不可信,只不过是一种心理安慰罢了!
以清华大学王博士为主,雷驰润滑油的技术团队已经攻克了汽车机油性能最关键部分的技术,并经过近年来实际应用的检验。以富勒烯、非硫磷有机钼等技术为代表,使任何一款雷驰润滑油的润滑抗磨性能都达到国际知名品牌顶级润滑油的2倍,因而使雷驰润滑油的润滑、抗磨、减摩、动力、节油、修复、保护发动机等性能大幅超越国际知名品牌。
与国际知名品牌相比,雷驰润滑油可实现节约燃油5%~20%,提升动力10%~20%或以上,减少汽车尾气有害排放20%以上。尤其是对汽油车(轿车),普遍节约燃油10%~20%,提升动力20%或以上,续航里程和动力感显著提升。对柴油车(卡车)可节约燃油5%左右,实现持久动力,大幅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显著减少烧机油现象。
目前,中科旭龙(北京)润滑油技术有限公司,作为雷驰润滑油的技术与品牌所有者,以清华大学博士团队的独有技术为核心,结合美国雷驰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的部分技术,正式推出雷驰润滑油,挑战国际知名品牌。
评论